在观测和CMIP5 AMIP模式中分析表面热通量的内部变率
| 科研进展 | [2021.08.30] |
中亚干旱区夏季降水和极端降水增强的影响因子及机理
| 科研进展 | [2021.08.30] |
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BSISO)传播多样性研究
| 科研进展 | [2021.08.28] |
决定MJO传播速度的因子
| 科研进展 | [2021.08.27] |
ENSO对东亚春季气溶胶年际变率的影响
| 科研进展 | [2021.08.27] |
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半球和南半球平流层冬夏季节转换延后
| 科研进展 | [2021.08.26] |
北极平流层臭氧损耗期事件的成因分析
| 科研进展 | [2021.08.26] |
1970-1995和1996-2018年春季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对欧亚大陆春季气候的不同影响
| 科研进展 | [2021.08.26] |
全球变暖背景下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主要统计-动力学特征是否会发生显著变化?
| 科研进展 | [2021.08.26] |
QBO通过哪些动力路径影响对流层的环流?
| 科研进展 | [2021.08.26] |
中国CMIP6模式对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的模拟能力究竟如何?
| 科研进展 | [2021.08.26] |
海洋热浪在全球1.5度增温背景下平衡态和瞬变态响应差异
| 科研进展 | [2021.08.26] |
亚洲东北部和青藏高原可能是未来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热点”区域
| 科研进展 | [2021.08.25] |
2021年初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与中美全国性冷空气活动
| 科研进展 | [2021.08.25] |
AMO对ENSO与初夏东亚夏季风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影响
| 科研进展 | [2021.08.25] |
基于片段位涡反演技术分析高空冷涡对“云雀”台风(2018)的影响机理
| 科研进展 | [2021.08.24] |
陆面模式中土壤低温胁迫对能量通量模拟的影响评估研究
| 科研进展 | [2021.08.24] |
用新的时间标准化方法来验证MJO“水汽模态”理论的合理性
| 科研进展 | [2021.08.23] |
不同热力状态下土壤湿度对日间边界层高度的作用及其区域性差异
| 科研进展 | [2021.08.23] |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可影响京津冀大气环境
| 科研进展 | [2021.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