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气候动力学论坛

报告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6.23 李天明 Formation Mechanism of 2015 Super El Nino
6.3 刘飞 Divergent Global Monsoon Changes Induced by Different Explosive   Volcanic Eruptions
9.8 孙源 热带气旋路径对积云对流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敏感性的机理分析
毕明玉 季风涡旋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9.2 房佳蓓 冬季中纬度北太平洋海气系统年代际异常的结构和动力学机制
王岱 中国冬季极端气温对全球变暖减缓的响应分析
9.28 杨秋明 延伸期预报模型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
李天明 MJO Eastward Propagation and MSE Tendency Asymmetry in 27 Climate   Models
徐邦琪 Subseasonal Predic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WNP
10.2 黄安宁 水平分辨率对BCC_CSM气候系统模式模拟中国降水性能的影响
谢志清 长江三角洲城市集群化发展的气候环境效应
10.31 程军 AMOC年代际波动对全球增暖的响应特征及机制
黄昱 Impacts of the Pacific–Japan Teleconnection Patterns on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the 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ision 4
11.24 陶丽 Interdecadal Change of the Interann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nse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d ENSO
赵海坤 An Improved Dynamical Downscaling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12.14 何金海 东亚季风环流季节转变与亚太热力场的联系及可能机理
杜银 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季节和年际异常及其模拟评估
12.28 曾刚 我国南方旱涝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可能机理
赵勇 南亚季风和印度洋增暖对新疆(中亚)夏季降水的影响
研究生论坛
报告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3.3 周备 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北半球夏季马斯克林高压年际变化影响因子的比较
连晨方 气象因素对海-气界面低频异常声透射的影响研究
蔡娟 行星波对太阳周期的响应及对冬季北半球平流层的影响
张攀全 两类中部型ENSO基本特征及其数值模拟
刘思源 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的成因分析
3.9 邵楠清 2012年新疆洛浦Ms6.0级地震前卫星热红外亮温异常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辛岩 偏振雷达探测小椭球粒子群反演LDR的雷达气象方程
张同 直接同化多种卫星辐射率资料对江淮暴雨预报影响研究
侯叶叶 微波辐射计的精度分析和数据同化
3.17 李天航 青藏高原东南角早春雨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邓莉 背景场湿度和垂直风切变在调节北方夏季季节内振荡年际变率的相对重要性
蓝柳茹 西伯利亚高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特征及其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
徐士琦 东北地区春季首场透雨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的研究
周璞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降尺度方法对江淮流域逐日降水的模拟评估
3.21 胡艳楠 基于实时观测资料的电线积冰天气分析及气象条件研究
蓝盈 VI-LST特征空间反演土壤湿度研究
李旭旭 南京亚青会期间pm2.5中多环芳烃特征分析
刘晨璇 灰霾过程中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
3.28 徐威 热带气旋内风廓线结构及其发展的影响
庄潇然 风暴尺度集合预报初始条件与侧边界条件扰动方法研究
王亚兰 不同类型El   Nino对El Nino/IOD关系的影响
夏雪 降雨区域背景误差协方差特征及其对降水同化和预报的影响
周林 华南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异常特征及机理研究
3.3 董亚宁          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全球平流层臭氧同化试验研究
郭晓伟 宽带气象雷达数字接收机设计
姚晓娟 双偏振雷达资料质量控制与回波特征分析
周婵 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与积雪研究
谢银海 南京地区气溶胶综合观测
4.6 陈之禄 高建筑物对周围建筑物雷击保护距离的模拟
楼嘉懿 MOV多片并联在冲击过程中温度差的变化
秦微 广东省强对流天气活动分析及邻近预警研究
刘涛 雷电极低频电波在地球—电力层空腔中的传播特征研究
4.11 金蕊 春季青藏高原感热对不同海区海温强迫的响应及其影响
万凌峰 夏季北半球平流层臭氧对太阳紫外循环的响应及机制
夏扬 201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极端高温过程分析
尹依雯 CMIP5模式对东亚冬季风年际变化的评估及其预估
4.14 刘唯佳 武汉市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刘潇 南海夏季风活跃期与非活跃期海、陆边界层特征分析
栾兆鹏 尘卷风的观测与模拟
马佳 南京北郊秋冬季大气能见度及影响因子分析
毛志远 中纬度深对流向平流层的水汽输送量对低层气溶胶数浓度变化的响应
4.2 黄佳欢 联合遥感云微物理参数研究
李依鸿 云区星载微波仪器亮度温度的辐射传输模拟
宋丽芳 ATMS卫星资料偏差订正方法研究
夏利娜 昆虫雷达数据预处理及检测跟踪算法研究
4.25 冯佳玮 中国龙卷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参量特征研究
周琰 海洋锋区海表风速最小值与气压调整机制
丁洁 欧亚大陆中高纬热力异常对中国夏季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李迪 亚洲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的主模态特征及其可能成因
5.4 沈艳 运用k-EC-Mie模型探讨相对湿度对南京北郊气溶胶消光特性的影响
余洋 南京冬季雾霾过程的大气消光特征
邹嘉南 南京北郊气溶胶成分观测研究
6.6 高祝宇 风廓线雷达数据处理及雷达组网风廓线资料的融合与应用
丘祖京 用于气溶胶排放源探测的扫描激光雷达
单楠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温度平流反演和数值模式同化中的应用试验
6.8 王惠 云滴谱离散度对云雨自动转化及强对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王启花 化学组分及混合方式对CCN闭合和云滴离散度的影响机制
王涛 laps同化MTSAT-2水汽资料在强对流天气分析与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10.31 贺瑶 长江三角洲PM2.5的外源输入污染与本地积累污染的对比分析
贾梦唯 南京市冷暖季环境大气PM2.5与   O3相反关系的机理分析
李皓 南京市区郊区大气PM10、PM2.1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高雅琦 太湖蒸发量变化特征的观测及模拟研究
11.9 芦荀 云微物理参数的联合反演及其辐射效应的研究
倪思聪 2014年8月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人工减雨作业回波分析
孙海波 激光雷达反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k值准确度的研究
孔宇 多星融合降水产品GPM-IMERG降水产品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分析
隋新秀 “二阶差分法”晴空风矢在台风预报中的影响试验
11.16 Abro Muhammad Ilyas Analysis the Performance of C-Band Dual-Pol Radar on Rainfall   Estimates in the Context of Hydrological Modelling
Omony William George Influence of Walker Circulation over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on the Variability of MAM Rainfall over Uganda
冯小芳 Insensitivity of the Summer South Asian High Intensity to a   Warming Tibetan Plateau in Modern Reanalysis Datasets
王岱 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in Winter over China Response to the   Global Warming Hiatus
谢韶青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low Temperature Events in Eurasi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ast 30 Years
Misisni Zachary Mwambi An Assessment of Meteorological Effects on Air Quality in Kenya   Using Satellite Observation Data
11.17 鲍敏 中国地区闪电产生氮氧化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陈隆 电场-电流反演因子:日本冬季雷暴中的双极性闪电
刘祖培 华东地区一次飑线过程的地闪时空演变特征
马肖 气溶胶对雷暴云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卢慧慧 智能电表的雷电抗扰度测试
11.25 秦阳 南京夏秋季大气干沉降水溶性粒子特征及来源分析
王俊秀 南京工业区大气污染物对局地臭氧生成效率的影响
景琼琼 粒子的非球形程度对消光系数的影响研究
王鹏 气溶胶对瑞利激光雷达探测温度的影响
王天正 2015年1月南京雾霾时期天气形势边界层结构分析
11.3 Ayogi brian Odhiambo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Rainfall Variations   over Kenya
Lucy Samvura Motsi Rainfall Variability in Zimbabw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LIM KAM SIAN Kenny Thiam Choy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Anomal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ver Southern Africa During 1981-2010
黄娇文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of E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Asian-Pacific Thermal Field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雷徐奔 The Impact of ENSO on the Low-Frequency Rainfall Variability in   South China
肖婷 Differences in th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over the India Ocean Association with the Two Types of   El Niño
12.02 邓美玲 云凝结核浓度对雷暴云电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陈欣昊 基于WRF-CMAQ对江苏省2014年冬半年霾日的模拟与评估
任侠 Simulation Studies in Effect of Lake Taihu to Surrounding Thermal   Environment
李季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Black Carbon Aggregates with   Non-Absorptive Coating
12.08 张晗昀 多普勒雷达反射率资料订正前后在ARPS模式中的同化实验对比
张磊 结合衰减订正的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降雨估测研究
李响 一种小型化监测雷达发射直达波天线设计
潘红林 基于Cloudsat/Calipso资料的南京地区卷云微物理特性的分析
周嘉健 基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降水性层状云中雨滴谱参数的反演方法与检验研究
12.15 刘健 风机叶片雷害与雷击暂态特性分析
李雅雯 雷暴单体的对流强度对电荷结构的影响
向春燕 冰晶核化对雷暴云闪电行为的影响
史东东 闪电低频电场脉冲定位及阵列定位性能分析
王梦寒 建筑物尖端上行正先导始发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12.22 王文君 Morrison方案中霰的参数化对对流云中冰相过程以及高频通道微波亮温的影响实验
黄积庆 不同湿度条件下地表臭氧通量及非气孔沉降对比
王贺 臭氧时空变化分析
张德广 锡林郭勒草原生长季生态系统呼吸及碳交换特征
卞慧湘 青奥会期间不同天气形势下气溶胶数浓度分布特征




© 201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