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时间

报告人

报告题目

3.11

余荣

中国东部城市群发展对南海夏季风影响的模拟研究

高龙龙

江南春雨的年际变化及其与前期海温的关系

李锋

前期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的可能联系

常舒捷

云顶高于对流层顶事件(CTAT)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水汽结构的影响

张然

黑潮海表面温度锋区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3.19

缪青

黄山CCN活化特性研究

段卿

南京夏季化学成分及源解析

李锋

2013年12月初长三角及周边地区强霾污染的数值模拟

张智

高原山地环境下冻雨过程分析

3.25

许志丽

Palmer干旱指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修正与应用

周易

WRF模式与同化技术结合的辽宁地区高分辨地表气候场建立试验

龙晓琴

东亚季风气候变率对SSTA响应特征的研究

霍也

热带气旋变性过程中的下游影响机制

李鑫

中国东部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江南春雨影响的模拟研究

3.26

纪彤彤

雷击地面和雷击高塔对Elves触发的影响

梁梦雪

冰相粒子相对增长对非感应起电影响的模拟研究

马子龙

多次冲击对气体放电管冲击放电电压稳定性影响研究

4.2

韦凯华

地基联合遥感反演云微物理参数

陆文婧

诊断和消除-3A微波湿度计数据噪声的算法研究

钱程

BP神经网络感大气温湿度廓线反演方法研究

袁静

基于激光云高仪的雾霾过程探测

4.3

刘璇

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严重霾污染过程

王立稳

天山一次暴雨数值模拟分析

罗峰

WRF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比分析

黄瑜

利用激光雷达观测河北香河地区的边界层特征

4.8

徐青竹

我国东部春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周小艳

中国冬季低温变化研究中再分析资料与测站资料的比较

梁梅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极端高温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张然

东中国海黑潮海洋锋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4.9

丁伟

湖北一次强对流天气微物理特征分析

诸葛丰林

基于WRF模式及其同化Quikscat卫星资料的舟山群岛风能资源模拟与评估

刘朝茹

我国冻雨大气层结特征研究

孙玉

南京冬季三级分档雾水化学特征

4.15

赵晓彤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对海温异常响应的估计

周宜卿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移动方向变化的统计特征及异常成因研究

高萌

南方前汛期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及其可能影响机理

袁爱军

近30年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异常特征及成因研究

4.16

虞敏

一次飑线过程的全闪活动特征分析

张冬冬

闪电空间形态对闪电参数影响的数值模拟

张欣

暂态过电压对氧化锌压敏电阻冲击性能影响的研究

4.22

宋萍

近5年黄河气旋发生发展及影响因子研究

王一颉

一次高原MCC转MCV过程的卫星资料同化试验和数值模拟

刘春

江淮梅雨水汽通道研究中FY-3A卫星水汽资料的应用

徐之骁

不同云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7.21”北京特大暴雨影响的模拟研究

苏小玲

绘点公式在线性矩参数估计中对稀遇频率估计值的影响探讨

4.23

郑俊锦

基于GPRS/GSM的食用菌菇房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宋羽轩

基于自适应方法的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研究

王蒙

粒子边缘粘连对零度层亮带的影响

祝存兄

南京北郊气溶胶微脉冲激光雷达探测

4.29

张良瑜

西太平洋暖池混合层热力异常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

薛海源

内蒙古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任倩

我国南方冬季降水与前期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

李瑞芬

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及其年代际变化的机理研究

5.7

周博文

建筑物高度对上行闪电触发以及传播影响的数值模拟

宋晨曦

基于地面电场资料的雷暴云电荷结构混合反演

周宇

三维闪电定位系统评估、标校

刘艳

电涌保护器冲击特性研究

5.8

刘婷婷

土壤湿度对中国夏季降水的预测应用研究

匡晓为

黄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罗丹

夏季北太平洋洋中槽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王昊

我国西北干旱区夏季地面加热场特征分析

5.14

冯喆

广东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探测预警

陈浩君

风云三号卫星微博大气湿度探测仪资料偏差订正方法研究

殷佳研

风云三号卫星微博大气湿度探测仪资料偏差订正方法研究

郑俊锦

基于GPRS/GSM的食用菌菇房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刘超

X波段雷达接收机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5.15

黄晓璐

近50年中国近海海温的长期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李智

春季大气对东海黑潮响应机制的年际变化

方陆俊

海洋性大陆区域气候变动与EP型ENSO:直接和间接关联

吴丹晖

中国南海--北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

5.21

徐彬

南京北郊气溶胶吸湿性分析

刘雪静

两次高压电线积冰过程的气象成因及统计分析

王曼婷

长三角地区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特征分析

李琦

南京夏季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和云凝结核的观测研究

5.22

刘华

我国东部冬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夏阳

冬春季海洋性大陆区域OLR年际变动及其与云贵高原气候异常的联系

黄伟

台风“达维”和“苏拉”相互作用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游佳慧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性及其与华南冬季降水的关系

5.28

贺进瑞

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估测降水方法的研究

许盼洋

机场危险天气预警

吴昊

甲烷含量对大气结构及暴雨的影响机理研究

吴倩倩

青藏高原地区MODIS反照率的反演结果精度分析

张庆

二阶差分法晴空风矢反演研究

10.14

杜爱军

风切变的识别和回波分析

胡慎慎

青藏高原GLASS地表反照率反演质量分析

朱艺青

南京雷达数据的一致性分析与订正

10.21

陈卉

黄山夏季气溶胶吸湿性及其化学组分的闭合研究

刘冲

1991~2010年全球沙尘气溶胶排放量气候特征及其大气环流影响因子

张亮

长江三角洲夏季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的模拟

杨鹏

一次以南京为中心的夏季PM2.5污染岛污染事件的数值模拟

10.28

陈超

触发上行闪电的电环境特征研究

陈媛

土壤色散效应对雷击高塔时架空线感应过电压的影响

彭琳

南京夏季闪电活动对气溶胶浓度变化的响应

11.04

蒋志昊

基于FY-3A雾霾天气影响下的地表温度反演

任心怡

基于AMSR-2东亚地区的无线电频率干扰识别

张鑫

6s模型对FY-3 MERSI数据大气校正方法研究

11.18

刘希

A squall line producing localized short duration heavy   rainfall over Qingyuan, Guangdong on 22 May 2014

Larissa Kogutenko

Glacier degradation in Tian Shan Mountains for the last   half century

Sylivester Chaisamba

Meteorological/Climatological footprints in   observations of atmospheric surface ozone at the cape point global atmosphere   watch station

朱芳泽

Climatologies of arctic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roperties from ERA-Interim

Omondi Augustine

Estimation of mean monthly global solar radiation using   sunshine hours for Nairobi City, Kenya

11.25

张悦

应用WRF-Chem研究华东地区一次雾霾过程气溶胶辐射效应的影响

方莎莎

黄山CCN数浓度参数化方案及其对比评估

林旭

南京北郊VOCs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潜在贡献的研究

付烨

WRF模式对一次冰雹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12.2

左恒

影响西北太平洋台风季爆发早晚的物理过程

林厚博

近十年青藏高原地表相对湿度减少及其原因初探

焦洋

夏秋季北极海冰异常与秋冬季青藏高原极端低温日数的关系及影响机理

张莞

陆地非均匀增暖对东亚中纬度地区气旋异常活动的影响

曹洪亮

金属盐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研究

陈浩然

异质核化作用下气溶胶作为冰核对降雨的影响

陈则煌

线天线耦合雷电电磁波的特点及抑制

12.16

高任杰

亚青会期间南京地区大气冰核的观测分析

郭婷

1960-2012年长三角雾日和霾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程菲

天山冬季降水效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

蒋永成

海峡西岸地区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区域传输模拟研究




© 201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