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序号 专家 单位 报告题目 时间
1 高扬  高级工程师 国家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机载平台简介及相关应用 2020.1.9
2 王爱慧   研究员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 陆面模式在干旱研究中的应用 2020.4.15
3 金荣花  博士 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 气象预报预测技术发展趋势与思考 2020.4.19
4 李跃清  博士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长江上游暴雨研究的几点思考 2020.4.19
5 张小玲  博士 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 AI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2020.4.19
6 罗亚丽  博士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华南前汛期华南海岸和内陆强降水机制 2020.4.19
7 叶成志  二级正研高工 湖南省气象台 江南不同类型暖区暴雨过程预报着眼点及模式偏差分析 2020.4.19
8 陈元昭  正研级高工 深圳市气象局 基于卷积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临近预报方法研究 2020.4.19
9 田文寿  教授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平流层大气异常对中高纬度天气气候的影响 2020.4.22
10 郭建平  教授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气边界层及其与气溶胶相互作用 2020.4.22
11 姜大膀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不同升温水平下气候变化预估研究 2020.4.27
12 翟盘茂  研究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及其风险 2020.4.22
13 周天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基于IPO位相约束减少季风近期预估的不确定性 2020.4.22
14 江志红  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Does   CMIP6 inspire more confidence in simulating climate   extremes over China? 2020.4.22
15 陈光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西北太平洋多尺度波动系统和台风的关联 2020.4.24
16 郭建平   研究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人类活动对云降水的影响及其主要机制 2020.4.27
17 王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极涛动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初探 2020.4.29
18 刘聪   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博士 南京市气象局 气象123——与龙山书院大学生谈气象 2020.5.3
19 车慧正   教授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溶胶光学-辐射特性观测研究进展 2020.4.29
20 吉东升  研究员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大气分中心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物综合观测研究 2020.4.30
21 段安民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东亚夏季风对ENSO循环的非对称响应:青藏高原的热力反馈效应 2020.5.6
22 陈阳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西南区域大气污染的现状、成因和影响研究 2020.5.7
23 汤杰   研究员 上海台风研究所 近海台风精细结构观测研究进展 2020.5.8
24 王开存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陆表气候观测数据的渐变型不均一性 2020.5.8
25 阳坤   教授 清华大学 卫星数据在陆面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2020.5.13
26 李正强   研究员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气溶胶偏振遥感:微观与宏观结合的大气探测研究范例 2020.5.13
27 丁一汇   院士 中国工程院 全球气候变化:科学与可持续治理 2020.5.14
28 于卫东  教授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亚-澳季风爆发的海-气相互作用观测与研究 2020.5.14
29 包庆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气候预测的挑战 2020.5.15
30 魏科  博士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平流层在东亚气候异常中的作用 2020.5.15
31 谢志清  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江苏省气象局 人工智能技术在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2020.5.15
32 黄小猛  副教授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大数据辅助地球系统数值模拟 2020.5.15
33 吴锡  博士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 基于先进计算的小尺度精细化应急响应预报系统 2020.5.15
34 穆斌  教授 同济大学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台风和ENSO预测研究 2020.5.15
35 刘青山   博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分析 2020.5.15
36 唐贵谦  博士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委员会 大气边界层理化结构垂直演变 2020.5.14
37 高蒙   博士 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 气溶胶生成与天气、气候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2020.5.19
38 武炳义   教授 复旦大学 夏季北极对流层中低层冷异常与东亚高温热浪的动力联系 2020.5.18
39 王帅   博士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The   low-level wind structure of tropical cyclones (热带气旋低层风结构) 2020.5.18
40 孟智勇   教授 北京大学 低空急流对华南暖区暴雨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0.5.21
41 谢立安   教授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理学院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 clustering(大西洋热带气旋群发现象) 2020.5.21
42 唐丹玲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Impacts   of Typhoon “Wind-Pump” on Marine Ecosystem 2020.5.21
43 袁东亮   研究员 中科院 西太平洋环流和印太相互作用在ENSO及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2020.5.23
44 孙业乐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的特征及其对排放变化的响应 2020.5.20
45 王凡  教授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逐梦海洋的目标、路径与实践:以西太平洋环流与气候研究为例 2020.5.22
46 孙建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东亚冬季气候变异机制及有关预测问题 2020.5.27
47 俞鹏飞   教授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 平流层气溶胶的数值模拟:从青藏高原谈到“核冬天” 2020.5.29
48 陈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How   well do the CMIP5 models simulate the stratospheric NH polar vortex and the   associated tropospheric circulations? 2020.5.29
49 傅刚   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气象学系 Explosive   cyclones over two basin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2020.6.15
50 李英   研究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孟加拉湾风暴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2020.6.22
51 秦大河  院士 中国科学院 冰冻圈科学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 2020.6.23
52 蒋益荃   副教授 南京大学 空气污染与东亚季风:大尺度气候的反馈作用 2020.9.8
53 罗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星载激光雷达全球云上气溶胶遥感研究 2020.9.9
54 胡永云   教授 北京大学 臭氧层变化对对流层和地表气候的影响 2020.9.9
55 王莉莉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华北PM2.5和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成因研究 2020.9.16
56 车慧正   研究员 中国气象局 全球及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长期演变趋势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2020.9.21
57 李   跟 教授 河海大学 Monsoon   prigin of IOD-like biases in CMIP6 climate models 2020.9.23
58 梁湘三   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多尺度子空间变换、正则传输及其应用——一暴雨、台风、阻高、寒潮、风暴轴、NAO等为例 2020.10.13
59 王   海 博士 中国海洋大学 Dynamics   of climate response to anthropogenic aerosol forcing: from global to regional   scale 2020.10.14
60 李   昕 研究员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区域模式中的多源观测资料同化方法和应用 2020.10.16




© 201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