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来访专家 |
单位 |
报告题目 |
来访时间 |
1 |
Prof. Saji Hameed |
津山大学 |
Revisiting ENSO complexity |
1月10日 |
2 |
Prof. Takeshi Doi |
JAMSTEC机构 |
Improved seasonal prediction by the SINTEX-F system-past, present, and future |
1月10日 |
3 |
Prof. Toshio Yamagata |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 |
Anatomy of the role of latent heat flux in subtropical climate variability |
1月10日 |
4 |
Prof. Yushi Morioka |
JAMSTEC机构 |
Decadal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in the South Atlantic and southern Indian Oceans |
1月10日 |
5 |
Dr. Hilary Weller |
英国雷丁大学 |
Multi-fluid Modelling of Atmospheric Convection |
4月16日 |
6 |
Prof. Xiangbo Feng |
英国雷丁大学 |
How well do the UK Met Office operational global models predict West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s: weather and seasonal forecasts? |
4月16日 |
7 |
杨明仁 教授 |
台湾大学 |
A modeling study of the severe afternoon thunderstorm event at Taipei on 14 June 2015: The roles of sea breeze, microphysics, and terrain |
4月16日 |
8 |
孟智勇 教授 |
北京大学 |
热带气旋里的龙卷研究 |
4月19日 |
9 |
张磊 博士 |
科罗拉多大学 |
东南印度洋海洋热浪及其与热带太平洋的相互作用 |
4月22日 |
10 |
沈茂霖 研究员 |
挪威卑尔根大学 |
通过同步地球系统模式以降低模式噪音及系统性误差 |
4月24日 |
11 |
段安民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青藏高原春季地面热源对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和混合层年际变率的影响 |
5月6日 |
12 |
刘屹岷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LASG气候系统模式FGOALS-f及其对青藏高原和热带气旋的模拟 |
5月6日 |
13 |
徐建军 教授 |
广东海洋大学 |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海洋变化及其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
5月7日 |
14 |
黄刚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东亚夏季降水年际预测再认识--地形的作用 |
5月8日 |
15 |
Dr. Jon E. Ahlquist |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
Almost Anything Can Be the Leading Singular Vector |
2019.5.8 |
16 |
王蕾 研究员 |
复旦大学 |
次季节气候可预报性评估 |
5月10日 |
17 |
Prof. Peter S. Ray |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
气象雷达原理 |
5月17日 |
18 |
乐加 教授 |
美国汉普顿大学 |
Weather/Climate Versus Space Weather/Space Climate |
5月23日 |
19 |
张福青 教授 |
宾夕法尼亚洲立大学 |
Predictability and data assimilation for multiscale weather and climate systems |
6月5日 |
20 |
Prof. Sen Chiao |
圣何塞州立大学 |
Asian Long-Range Transport in Relation to Atmospheric Rivers in Northern California |
6月11日 |
21 |
陈洁 高级工程师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卫星遥感火情监测研究和应用 |
6月13日 |
22 |
高玲 高级工程师 |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基于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大气环境应用研究 |
6月13日 |
23 |
史久新 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
南极冰间湖遥感与现场观测研究 |
6月14日 |
24 |
吴克俭 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
从波浪到厄尔尼诺 |
6月14日 |
25 |
孙丰鹏 博士 |
美国密苏里大学 |
Urban heat island and potential mitigation: a case study of Kansas City metro area |
6月18日 |
26 |
张廷军 教授 |
兰州大学 |
北极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 |
6月19日 |
27 |
余晓英 研究员 |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 |
Molecular imaging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nterfaces using liquid SIMS |
6月21日 |
28 |
杨嘉川 副教授 |
香港科技大学 |
Water-Energy-Climate Nexu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
6月24日 |
29 |
杨修群 教授 |
南京大学 |
从地球系统视角看现代大气科学 |
6月24日 |
30 |
刘阳 教授 |
Emory 大学 |
低成本空气质量监测对PM2.5环境暴露预测的贡献 |
6月26日 |
31 |
胡帅 讲师 |
国防科技大学 |
大气非球形粒子散射计算模型研究 |
7月5日 |
32 |
刘磊 副研究员 |
国防科技大学 |
测云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 |
7月5日 |
33 |
刘西川 讲师 |
国防科技大学 |
降水测量技术进展与思考 |
7月5日 |
34 |
赵世军 副教授 |
国防科技大学 |
高空气象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
7月5日 |
35 |
Dr. Sylwester Arabas |
波兰雅盖隆大学 |
Particle-based cloud microphysics: rationale, state of the art and challenges |
8月19日 |
36 |
任福民 研究员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广义初值相似集合预报(GIVAEF)模型及其对台风降水预报的应用研究 |
9月5日 |
37 |
妹尾啓史 教授 |
日本东京大学 |
Soil microbial ecology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
9月18日 |
38 |
夏军 院士 |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 |
长江大保护水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 |
9月19日 |
39 |
刘建强 研究员 |
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
中国海洋卫星及应用进展 |
9月26日 |
40 |
Prof. Clemens Simmer |
德国波恩大学 |
Observing and simulating the terrestrial water and energy cycle from the groundwater to the atmosphere |
9月27日 |
41 |
康世昌 研究员 |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院 |
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及其对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的影响 |
10月9日 |
42 |
高文华 研究员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对流降水中的云微物理过程及机制研究 |
10月10日 |
43 |
刘说安 教授 |
国立中央大学 |
基于地球观测和GIS所建立之全球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估框架 |
10月10日 |
44 |
吕江津 研究员 |
天津市气象局 |
近海北上台风需要关注什么? |
10月10日 |
45 |
周忠和 院士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期刊 |
追求卓越,创国际一流期刊——NSR的办刊理念与实践 |
10月14日 |
46 |
姚秀萍 教授 |
中国气象局 |
关于青藏高原切变线的再认识 |
10月18日 |
47 |
陆高鹏 教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为什么海洋中的雷暴产生了如此多的超强闪电? |
10月21日 |
48 |
Dr. Erich Fischer |
瑞士大气与气候科学研究所 |
Do we underestimate today’s risk of climate extremes? |
10月23日 |
49 |
Prof. Shin-ichiro Shima |
日本兵库县立大学模拟研究学院 |
Predicting the morphology of ice particles in deep convection using the super-droplet method |
10月24日 |
50 |
Prof. Byung-Ju Sohn |
国立首尔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 |
Retrieval of snow/ice interface temperature from satellite-borne microwave measurements and applications for climate change studies and NWP |
10月25日 |
51 |
陈联寿 院士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中国台风预报和科研70年发展 |
10月25日 |
52 |
孙继明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云滴凝结的拉格朗日数值模拟分析 |
10月25日 |
53 |
许健 研究员 |
德国宇航中心遥感技术研究所 |
Monitoring Atmospheric Ozone by TROPOMI/S5P: Algorithms, Status and the Future |
10月25日 |
54 |
Dr. Francis Zwiers |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太平洋气候影响联合中心主任 |
On the scaling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with temperature |
10月28日 |
55 |
Prof. Bart van den Hurk |
荷兰三角洲研究院 |
Climate Change communication by storylines |
10月30日 |
56 |
Dr. Alexis Hannart |
加拿大区域气候和适应气候变化联合中心 |
Climate change and Causal attribution : an overview |
11月1日 |
57 |
龚建东 研究员 |
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 |
Introduction of GRAPES global system |
11月1日 |
58 |
荣艳淑 教授 |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
大范围长历时干旱的动态监测评估方法研究 |
11月8日 |
59 |
翟盘茂 研究员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
11月8日 |
60 |
王亚非 研究员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新ENSO循环理论 |
11月12日 |
61 |
Dr. David Ferreira |
英国雷丁大学 气象学系 |
Northern Hemisphere Monsoon Response to Mid-Holocene Orbital Forcing and Greenhouse Gas-Induced Global Warming |
12月2日 |
62 |
Dr. Robert John Thompson |
英国雷丁大学 气象学系 |
Use of Dual Polarisation Weather Radar for Intense, Flood Producing Rainfall |
12月2日 |
63 |
Dr. Elena Paoletti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 |
12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