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

举办“人类活动对亚洲季风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4.21-23,南京)

作者: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08/04/24 00:00:00  浏览量:

4月21日-23日,“人类活动对亚洲季风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气象楼报告厅举行。该研讨会由季风亚洲全球变化区域集成研究计划(MAIRS)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UIST)及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

夏威夷大学教授、亚洲澳大利亚季风委员会副主席王斌主持开幕式。我校校长李廉水、江苏省科技厅领导、中国科学院领导分别致辞。李廉水校长在致辞中讲到,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气象学科的发展,以“开放发展、联合发展”为方针,把“大气科学”建设为学校的学科特区,主动融入、主动接轨、主动服务,全面服务中国气象事业。同时,我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和合作。亚洲季风研究是我校大气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学校将积极支持这个方向的研究工作。相信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下,一定会让大家对亚洲季风变化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理解和应对,一定能够推进亚洲季风问题研究的深入,也一定会促进我校大气科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相关研究方向的集成和发展。

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计划(MAIRS)是地球系统联盟(ESSP)下最新发起的大型国际研究计划,由MAIRS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双聘院士符淙斌教授发起。此计划是第一个由中国人领衔主导的国际计划。本次“人类活动对亚洲季风的影响”研讨会是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计划(MAIR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交流季风亚洲地区人类与自然的综合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拟开展的研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

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6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其中有国际气象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20多位,大多是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下的国际气候变率及其可预报性计划(CLIVAR)、全球能量和水循环试验计划(GEWEX)以及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等国际项目科学指导委员会的主席或者委员,主要来自美国、芬兰、日本、印度、泰国、德国、韩国等国家。国内专家主要有符淙斌院士、石广玉教授(IAP)、高学杰教授(CMA)、龚道溢教授(北师大)、黄建平教授(兰大)、朱彤教授(北大),以及我校的陆维松教授、管兆勇教授、何金海教授、银燕教授等。会上共交流特邀报告31场,poster20余张,并针对不同的主题进行了集体讨论和总结讨论。

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进行: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亚洲季风系统及其变化的科学证据;大气污染物,特别是大气气溶胶对季风系统和水循环过程的影响;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表覆盖状况改变(通过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对亚洲季风的影响;季风亚洲区域气溶胶排放和地表覆盖状况变化的原因。人类活动对亚洲季风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会对亚洲季风研究,对气象科技创新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是学校积极参与国际科学研究计划的重要体现,将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国际、国内学术影响,促进学校的国际学术交流。

合 影

中科院符淙斌院士作报告

美国夏威夷大学王斌教授作报告

荷兰Wageningen大学Prof.Holger Meinke作报告

IGBP/iLEAPS项目执行主任Anni Reissell作报告

上一条:美国NOAA环境预报中心谢平平博士应邀来室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2006年度学术年会隆重召开

关闭

© 201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