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

中国海洋大学林霄沛教授和李春教授应邀来访实验室

作者: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5/05/04 00:00:00  浏览量:

林霄沛教授.JPG

林霄沛教授作报告

李春教授.JPG

李春教授作报告

4月29日,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霄沛教授和李春教授应邀来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并作报告,曾刚副研究员主持报告会,我校气象类相关专业师生听取了报告。

林霄沛教授的报告题目为“The see-saw of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AMOC) and Pacif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PMOC) and its climate impact-little ice age, fast warming and hiatus”。报告内容主要围绕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与太平洋经向翻转流(PMOC)之间的联系以及其对小冰期、快速变暖期和过去20年全球变暖停滞期的气候的影响展开。在低频的气候变化系统中,AMOC和PMOC二者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这种跷跷板效应与全球的海温及热含量分布密切相关,并导致西边界流区的“热斑”效应和最近的全球变暖停滞;风场变化是导致这种跷跷板效应的最主要因素,与盐度有关的浮力强迫作用可能是第二位的。

李春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副热带急流波导在南方冬季降水的作用”,报告主要利用诊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副热带急流波导对我国南方冬季持续性大范围强降水中的作用。通过诊断发现,造成冬季印缅槽加深和维持贝加尔湖阻高的能量均来自上游天气尺度的北大西洋涛动(NAO)变化通过Rossby波能量的向下游传播。NAO能量在西欧分支,其中一支在地中海东部地区伴随中东急流的加强和向东北方向倾斜进入副热带西风急流,形成西风扰动,在副热带急流的波导作用下传播到中南半岛,进而加深印缅槽。近60年来发生的28次类似我国南方冬季持续性大范围强降水事件均与此过程有关。观测事实证明副热带急流波导机制是南方冬季持续性大范围强降水过程的普适机制。

报告之后,现场师生与两位教授就海气相互作用等相关问题进入了深入的交流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上一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应邀来校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特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郑景云研究员来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

关闭

© 201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