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温度和风,感觉是在催命啊!经历过1月上旬的寒潮,不少人都对“冷”的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温度回暖没几天,又一拨冷空气扑面而来。
这个冬天为啥感觉格外冷?说好的“暖冬”去哪儿了?记者为此采访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应用前沿研究院院长罗京佳教授。
北京和北极的温度差不多?
第11次拉尼娜事件在冬季达到峰值
“北京快和北极的温度差不多了!”最冷的时候,有网友截过一张图,图上显示,当天21:00,北京的温度为零下20℃,而北极也“只有”零下21℃。
导致北方进入“北极模式”,究竟是什么原因?罗京佳告诉记者,气象上的温度测量是在百叶箱内,并不是手机温度计测量,所以北京和北极的温度比较并不具有代表性。然而,导致去年年底至今年1月上旬大幅度降温的“罪魁祸首”,却有迹可循,那便是去年10月便被世界气象组织宣告形成的拉尼娜事件。
“这是1982年以来形成的第11个拉尼娜事件,它直接导致了‘冷冬’的产生。”罗京佳介绍,拉尼娜事件源自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的温度变化。东南信风吹走了太平洋东部被晒热了的表层海水,导致底部寒冷的海水上翻,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尺度降温,并影响热带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风和降雨量。夏季新闻中常见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就是一对“气候CP”,它们经常轮流出现,但拉尼娜事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恰恰和厄尔尼诺相反,会增加我国冷冬出现的概率。本次的拉尼娜事件虽然在去年10月就宣告形成,但真正达到峰值影响是在今年冬天。于是,“大风催命”的景象便在1月上旬上演。
“在过去的10次拉尼娜事件中,大约百分之七十都影响到了中国冬季气候。我国东部从北向南受影响的区域,都会偏冷。江苏绝大部分区域和长江以南,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响,会出现降水偏少,偏干燥的情况。”
寒潮“组团”来“观光”!
“观光团”一离开,气温便会迅速回升
拉尼娜事件的出现,是气候环境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但这个冬天最“要命”的地方在于,寒潮是组成“观光团”扎堆出现的。导致“冻手冻脚”的元凶,还包括了极地漩涡、海冰等。罗京佳解释,“寒潮观光团”活跃在中高纬地区西风带附近,行程方向为从西向东。由不稳定的高压或低压组成,一路“行进”,一路产生向南的风,把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引导”到南方来。
北极可以说是冷空气的老家。据了解,去年秋季,北极海冰为历史上第二少。海冰少,就意味着北极温度高。北极上空的极地涡旋,本来起着将冷空气锁定的作用,然而一旦北极温度升高,海冰减少,原本在北极“安分守己”的极地涡旋呆不住了,开始向南“进军”。曾在2019年肆虐美国的超低温,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极地涡旋的移动。2019年1月,美国整片五大湖区的平均气温降至-34℃至-40℃,芝加哥附近的气温甚至一度降至-46℃。
但“寒潮观光团”并不会长期在一个地区“驻扎”。等到“观光团”离开这一地区,气温便会迅速回升。下一批“观光客”来临时,气温会继续上演“跳水”,这样的周而复始,便带来了冬季天气变化的循环。这个周末,读者们又一次感到降温的来临,那便是新一批的“寒潮观光客”在敲门了。
气候变暖≠冬天不冷
寒潮是天气过程事件,“暖冬”趋势不可避免
“既然这么冷,干脆还是‘暖冬’好了。”在网络上,甚至有网友说出了“气话”。这样的逻辑,在气象上可行不通。实际上,气候变暖导致了气候更加不稳定,暴雨洪涝、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其中,寒潮也是一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暖冬意味着来年夏天的温度会更高。导致温度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所以一旦冬天变暖,相应的夏天也会更加炎热,那温度会达到吃不消的程度。”罗京佳解释,虽然从1982年至今,我国共经历了11次拉尼娜事件,但从全球气候大环境来看,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趋势。极地涡旋南下与拉尼娜现象综合影响下的寒潮终究只是一个偶然天气事件。而宏观上的暖冬加剧,和微观上极端天气变化的频繁,恰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
“寒潮在每年冬天都会产生,区别在于它的强度,还有产生的频次。”罗京佳表示,为了让全球气候尽量恢复正常“节奏”,减少人类不良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第一要义。“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扩大绿色能源占有市场的份额等,都是可以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也许对于眼前来说不会迅速产生效果,但在几十年甚至是百年之后,会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起到关键性作用。”
新闻背景
“最暖的2020年”和“最暖的10年”
欧洲地球观测项目哥白尼计划8日宣布,刚刚结束的2020年是欧洲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一年,而且和2016年一样,是全球最暖的一年。
根据哥白尼计划的测量,过去十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十年,而最近六年是最暖的年份。
世界气象组织之前警告说,2020年同2016年和2019年一样,成为1850年开始现代气温记录以来最热3个年份之一。现在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表示,2020年和2016年一样为最暖年份,并强调2020年下半年的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带来寒冷天气)更加验证了这一点。
2020年,洪水、高温、干旱、火灾、热带气旋等气候灾害影响了全球大量人口。报告称,仅2020年上半年记录的流离失所人数就达到约1000万。
http://epaper.yzwb.net/pc/layout/202101/17/node_A03.html#content_879390
扬子晚报1月17日A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