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

npj CAS:季节内振荡对2022年巴基斯坦暴雨的影响机制

作者:谢锦晖 徐邦琪  发布时间:2025/01/08 16:28:48  浏览量:

2022年8月,巴基斯坦经历了一场持续半个月的极端暴雨,给当地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公共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损失。这次降雨过程受多时间尺度天气-气候系统的综合影响。已有研究关注了热带气旋的作用以及南亚季风年际异常的影响,但季节内振荡的热带-中高纬耦合过程对这次极端事件的具体影响尚未得到明确揭示。徐邦琪教授及其博士生谢锦晖基于再分析数据和次季节-季节预测模式(S2S)数据,研究了不同季节内振荡模态和尺度相互作用在该极端降雨事件中的触发机制及其对次季节可预测性的影响。

通过尺度分解的水汽收支诊断发现,驱动持续强降雨的主要过程是不同尺度扰动风场对背景水汽的垂直输送,尤其是季节内扰动对背景水汽场的垂直平流过程的贡献。具体而言,在强降雨发生前,观测到热带季节内振荡的上升扰动及湿对流持续向北传播,与横跨欧亚大陆、向东南传播的中高纬季节内振荡在巴基斯坦上空耦合,形成了持续而强烈的上升运动,不断增强水汽的垂直输送,从而触发了此次持续性降雨。进一步分析不同模态的季节内振荡活动表明,30–90天和10–30天的热带季节内振荡均对强降水的发生有显著贡献,而中高纬季节内振荡的主要影响体现在30–90天信号的南向传播。S2S业务模式评估显示,主流业务模式对本次事件的预测时效为8–22天,次季节可预报性主要来源于热带季节内振荡两个模态引发的水汽过程,而中高纬季节内振荡的影响相对较小。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期刊。

论文信息

Xie, J., Hsu, P.-C., Lee, J.-Y., Wang, L. & Turner, A. G. Tropical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s as key driver and source of predictability for the 2022 Pakistan record-breaking rainfall event. npj Clim Atmos Sci 7, 256 (2024).

图1(a–d)30–90d OLR(填色;单位: W m–2)与850 hPa风场(矢量;单位:m s–1;只显示大于0.5 m s–1的部分)在41、43、45、46–48P(持续性强降水发生时期)的合成结果。(e–h)类似(a–d)但为200 hPa 30–90d位势高度异常(等值线;单位:gpm;范围为–100至100,间隔10)、200 hPa波作用通量(矢量;单位:m2 s–1;只显示大于3 m2 s–1的部分)以及500 hPa ω(填色;单位: 10–2 Pa s–1)的合成结果。深蓝色轮廓为巴基斯坦边界,红色字母C表示气旋式异常/位势高度负异常中心。


上一条:第180期研究生风云论坛顺利举行

下一条:AR:中国东南盛夏复合湿热事件的季节预测

关闭

© 201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