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

ERL:PMIP4多模式试验揭示末次间冰期干旱区气候变化

作者:刘珊珊  发布时间:2023/10/16 08:59:36  浏览量:

干旱区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生活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口。研究末次间冰期(约127千年前)期间的干旱区气候变化,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轨道尺度暖期干旱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和机制。本研究基于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第4阶段(PMIP4)的12个模式,发现相较于工业革命前期,末次间冰期的干旱区总体而言更为湿润,干湿指数(AI)平均增加了37%;相应地,工业革命前期37%的干旱区在末次间冰期转换为更为湿润的类型。空间上,南北半球的干旱区变化相反,北半球干旱区更为湿润且范围缩小,而南半球的干旱区则更为干燥且范围扩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超过72%的AI变化可归因于降水变化,后者主要源于轨道参数变化引起的太阳入射辐射和热量的重新分布;近地面相对湿度变化受降水变化影响,进而改变潜在蒸散量、放大降水变化对地面干湿程度的影响。总体而言,模拟结果在大部分地区与古气候重建结果相符,但在澳大利亚和南非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值得指出的是,末次间冰期的干旱区湿度变化及其机制与未来气候变暖情景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将末次间冰期视为更温暖未来的类比并不完全适用于干旱区气候研究。

论文信息

Liu, S., & Zhou, X. (2023). The PMIP4 simulated dryland aridity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8(9), 094056. https://doi.org/10.1088/1748-9326/acf725.

图. 从工业革命前期到末次间冰期的变化,包括(a)干湿指数(AI),(b)总径流,(c)0-2米土壤水积分,(d)叶面积指数(LAI)和(e)干旱区分布。图(a)中的标记代表来自Scussolini等(2019年)约127千年前的数据。

上一条:AR:“21·7”河南持续性大暴雨期间的多尺度动力学分析

下一条:CD:春季西伯利亚雪盖影响东亚夏季风北边缘和中国北方夏季降水的机理

关闭

© 201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