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

JC: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准双周振荡的传播多样性

作者:姚素香 刘一杉等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13  浏览量: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主要以10~20天准双周尺度和30~60天季节内尺度为主,灾害性天气则易发生于其振荡的活跃位相。在强降水年,降水的低频振荡强度更强。如在2020年破纪录超长梅雨过程中,江淮流域降水和降水天气系统均经历了数次10~20天的准双周振荡,从而导致强致灾暴雨频频发生。因此,研究该区域降水低频振荡的传播、演变特征和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项目支持下,姚素香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10~20 天准双周振荡特征明显,平均每年发生 3~4 次准双周降水振荡事件,呈现周期13 天左右的波动。从传播特征看,准双周降水事件可分为从南向北、从北向南和局地振荡特征三类,其中从北向南传播的振荡事件发生频次最多。

图1 准双周降水对不同传播特征事件合成的纬度-时间剖面图(a.向南传播,b.向北传播,c.局地振荡特征,110°E-123°E 纬向平均,阴影区域通过95%显著性检验,单位:mm)

在向南传播的事件中,在中高纬度可见明显的波列,在东亚东岸向南传播。在向北传播和局地振荡特征的事件中,主要受低纬度西北太平洋的准双周振荡西北传/西传的影响,准双周降水的峰值通常出现于BSISO2的第6、7位相。进一步诊断了各类传播事件中低层涡度变化发现,由于准双周散度中心通常位于准双周涡旋偏南一侧,因此散度与地转涡度相互作用,引导准双周涡旋向南移动;在偏南季风基本气流下,准双周涡旋北部通常为正相对涡度平流,从而引导准双周涡旋向北移动。因此,准双周尺度散度在涡度两侧的不对称性以及背景风场的差异,是其传播多样性的成因。源自长江以北的准双周扰动,偏南的背景气流弱,主要受到散度影响向南移动;而出现在低纬度的准双周扰动,在强烈的偏南风作用下,受相对涡度平流引导向北移动;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扰动,则在准双周相对涡度平流和散度项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局地振荡特征。

图2 源自弱的(a)和强的(b)基本气流中的准双周扰动传播示意图

论文信息

Yao, S., Y. Liu, and Q. Huang, 2023: Propagation Diversity of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J. Climate, 36, 4815–4833,https://doi.org/10.1175/JCLI-D-22-0643.1.

上一条:CD:春季西伯利亚雪盖影响东亚夏季风北边缘和中国北方夏季降水的机理

下一条:UC:复合高温热浪导致北京夜间电力需求快速增长

关闭

© 201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