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

是什么导致了2020年7月西北太平洋的历史首次空台?

作者:王超  发布时间:2021/12/03 11:18:16  浏览量:

台风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台风所带来的强降水和大风天气,往往给东亚沿海及太平洋岛屿造成重大灾害;另一方面亦可为影响区域带来丰沛的降水。夏季是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活跃季节,每年7月西北太平洋平均约有4个台风生成。然而,2020年的7月却没有台风生成,这是自1945年有资料记录以来的第一次,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罕见现象的发生?

图1 1965-2020年7月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数(灰色柱状图),标准化的动力潜在生成指数(DGPI, 绿线),蓝色柱状图突出了2020年7月的台风生成频数极小值,较大的绿点突出了2020年7月DGPI的极小值,相关系数显示在图框左上角。

台风生成需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条件。研究发现西北太平洋低层涡度和中层垂直速度在2020年7月分别经历了自1965年以来的历史极小值和极大值。进一步利用动力潜在生成指数(DGPI)评估这些大尺度环境因素对台风生成的综合作用。1965-2020年7月西北太平洋DPGI与台风生成频数的时间序列存在显著相关,同时2020年7月的DGPI值达到了历史最低值。这表明极端恶劣的大尺度环境是导致2020年7月出现历史首次空台的重要原因。

上述极端的大尺度环境与这一时期增强的副热带高压有关,其从西北太平洋伸展到东北印度洋,伴随着诸如异常下沉运动和负涡度等大尺度不利条件,此外还伴随有印度洋,中西太平洋和大西洋SST的增暖,以及赤道东太平洋SST的变冷。数值结果表明这种热带三大洋海温异常对西太副高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度洋海温的暖异常通过调制纬向沃克环流在西北太平洋上空产生下层运动;热带太平洋增强纬向温度梯度会导致热带太平洋出现东风异常;大西洋的暖海温异常亦可通过沃克环流在中东太平洋产生异常下沉运动,进而在西北太平洋激发一个异常反气旋(图2)。对比数值试验结果可发现印度洋海温增暖对西太副高增强起主导作用,太平洋和大西洋SST作用次之。

图2 850hPa风场(箭头,m s-1)和速度势(等值线,106m2 s-1)对 (a)热带大洋, (b) 热带印度洋, (c) 热带太平洋和(d) 热带大西洋海表面温度 (阴影,°C)的响应。

这一研究表明:(1) 2020年7月极端不利的大尺度环境导致了西北太平洋没有台风产生;(2) 2020年7月热带海温异常的协同影响加强了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导致了大尺度不利条件的产生。该研究成果2021年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杂志上,该研究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超博士和复旦大学吴立广教授主导完成的。近日,《Nature》杂志以《Warming seas brought an eerie calm to a stormy region》为题进行报道(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1145-1)。

参考文献:

Wang, C., K. Wu, L. Wu, H. Zhao and J. Cao, 2021: What Caused the Unprecedented Absence of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s in July 2020?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 doi: 10.1029/2020GL092282.

上一条:西伯利亚积雪、欧亚遥相关与华北夏季臭氧污染之间联系的年代际变化

下一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陆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关闭

© 201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