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

三大洋海温对2020年江淮流域暴力梅的协同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李华,孙博,王会军,袁星  发布时间:2021/10/22 16:12:38  浏览量:

2020年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暴力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此次暴力梅的主要特征为: 入梅早 (6月1日) , 出梅晚 (8月1日) 以及较强的梅雨期降水(Fig. 1). 2020年异常早入梅和晚出梅时期的降水占梅雨期总降水的一半以上.

王会军院士团队分析了2020年异常早入梅和晚出梅的主导遥强迫机制. 研究表明, 东亚急流提前北跳是造成入梅偏早的主要原因, 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太副高) 的作用并不显著. 具体来说, 5月北大西洋海表温度 (SST) 异常激发出东传的罗斯贝波, 同时西北太平洋的暖SST异常改变该罗斯贝波的传播. 进而在两者共同的作用下造成东亚急流的提前北跳, 并导致入梅偏早. 2020年7月破纪录的北印度洋-南海SST暖异常和拉普特夫-东西伯利亚海的海冰密集度 (SIC) 的偏少阻止西太副高和东亚急流的北跳.推迟北跳的西太副高和东亚急流有利于梅雨降水增多, 最终导致出梅偏晚. 同时SIC异常可能是梅雨雨带偏北的原因. 此外, 预估结果表明, 类似于2020出梅偏晚的概率在未来将会增加. 该研究对于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异常梅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Fig 1. Anomalies of meteorological fields related to the mei-yu in the onset and withdrawal stages in 2020: (a–c) anomalous precipitation and wind field at 850 hPa, eddy geopotential height at 500 hPa and zonal wind at 200 hPa during 1–14 June, respectively; (d–f) as in (a–c) but for the period 10 July to 1 August. The solid/dashed lines in (b, e) denote the climatological/2020 WPSH by the 0-gpm isoline of eddy geopotential height. The solid/dashed lines in (c, f) denote the climatological/2020 EAJS.

参考文献:

Li, H., Sun, B., Wang H. J., and Yuan, X., 2021: Joint effects of three oceans on the 2020 super mei‐y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https://doi.org/10.1016/j.aosl.2021.100127.

上一条:不同纬度天气尺度扰动对中国东北以及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探究

下一条:土壤湿度对东亚夏季风次季节进程中的降水有重要反馈作用

关闭

© 201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