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

前期12月拉普捷夫海海冰对次年春季印度洋偶极子的可能影响

作者:陈平,孙博,王会军,朱宝艳  发布时间:2021/10/15 13:58:23  浏览量:

印度洋偶极子是发生在热带印度洋上的海气耦合现象,对亚洲气候有显著影响,那么提高对其形成机制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孙博教授和陈平硕士等人的研究发现,前期12月拉普捷夫海海冰对次年4–6月正位相印度洋偶极子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在前期12月拉普捷夫海海冰正异常年份,会激发中、高纬度地区行星波1波。高纬度行星波1波在12月上旬向上传播到平流层,随后在12月下旬向下传播到对流层,影响北大西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引起北大西洋出现暖海温异常并持续到次年2月。中纬度行星波1波在1月向上传播至平流层,随后在2月向下传播至对流层,导致副热带大西洋200 hPa出现位势高度正异常(图1)。2月副热带大西洋的暖海温异常和200 hPa的位势高度正异常有利于罗斯贝波源形成并激发大气波列,3月在阿拉伯海北部形成异常气旋,东北印度洋形成异常反气旋,导致东北印度洋上空对流活动减弱,赤道东风增强,进而使得热带西印度洋出现暖海温异常,热带东印度洋出现冷海温异常。

Adobe Systems

图1 前期12月拉普捷夫海海冰指数回归的(a) 12月、(b) 1月和(c) 2月位势高度纬向1波分量垂直剖面(40˚N),(d) 200 hPa位势高度纬向1波分量和(e) 200 hPa位势高度。阴影区域为通过90%(95%)显著检验区域。

Reference:

Chen, P., B. Sun, H. J. Wang, B. Y. Zhu, 2021: Possible impacts of December Laptev sea ice on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condition during spring. J. Climate, 34, 6927–6943,https://doi.org/10.1175/JCLI-D-20-0980.1.

上一条:全球变暖、AMO和IPO对1930年以来的陆地降水变化的相对贡献

下一条:2019年上海冬季极端温暖多雨的成因分析

关闭

© 201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