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新闻阅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周年校庆活动暨2020年科技活动月——“高影响天气精细化预报”学术研讨会

作者: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0/04/15 14:50:00  浏览量:

为提高我国高影响天气预报的准确度和精细度,促进相关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攻克所面临的重点与难点,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举办“高影响天气精细化预报”学术研讨会。

报告专家及题目:

金荣花

气象预报预测技术发展趋势与思考

李跃清

长江上游暴雨研究的几点思考

张小玲

AI技术在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罗亚丽

华南前汛期华南海岸和内陆强降水机制

叶成志

江南不同类型暖区暴雨过程预报着眼点及模式偏差分析

陈元昭

基于卷积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的临近预报方法研究

会议时间:2020年4月19日8:30-12:30

会议形式:腾讯会议(会议ID:471154887)

主 持 人:智协飞 教授

专家简介:

金荣花_副本.jpg

金荣花,博士,教授级高工,研究生导师,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副司长,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专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大气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全国气象预报业务管理与天气研究工作。曾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益性(气象)行业专项以及中国气象局关键技术发展专项等科研项目,部分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在SCI、一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李跃清_副本.png

李跃清,理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所长,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实施组副组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中国气象学会高原气象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客座、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获“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主要从事高原气象学、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测理论与技术、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和应用。主持和主研完成25项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面上、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100多篇论文,主编和合作编著10部专著、28部系列年鉴,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组织建成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多点组网”大气边界层、地基GPS水汽观测站网,成功实施10多次青藏高原专项大气科学外场试验。

张小玲_副本.png

张小玲,理学博士,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主任,世界气象组织灾害性天气示范项目(SWFDP)领导小组成员,科技部重点专项项目“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短时短期无缝隙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首席科学家,从事暴雨的机理研究、预报方法研究和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国内首次提出“配料法”暴雨预报方法、中尺度对流天气分析技术,组织发展的“配料法”强对流分类预报技术,是我国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的重要技术支撑。

罗亚丽_副本.jpg

罗亚丽,博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研究计划研究发展项目“Southern China Monsoon Rainfall Experiment”首席科学家,科技部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入选首批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曾获得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美国宇航局集体成就奖。主要研究云降水过程和暴雨、强对流等灾害天气的机理和数值模拟,以及极端天气变化。揭示了亚洲季风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等关键地区云降水过程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机理,特别是提出了北极混合相云形成演变机理的新观点、提高了对我国南方暴雨对流生消演变机制的认识,并提出了能够有效利用新型观测资料检验与改进模式云降水过程参数化的新方法。主持和主研多项国家级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曾作为主要作者参加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特别报告的撰写。

叶成志_副本.png

叶成志,二级正研高工,湖南省气象台副台长。首届“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获得者、中国气象局百名首席、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专家、湖南省气象局领军人才,作为新中国气象事业突出贡献的代表参加了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主要从事暴雨定量降水预报技术、地面气象自动观测智能分析判识技术研究与应用,大力发展我国高山站气象资料应用关键技术。先后牵头组织研发的“综合气象观测智能分析判识系统”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近5年来主持和主研国家级项目5项,多次荣获省科技进步奖及全军科技进步奖。近5年来在气象核心刊物或SCI发表学术论文23篇,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论著2部。

陈元昭.png

陈元昭,正研级高工,深圳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主要从事天气预报及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方法研究。近5年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2篇,中文核心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次。

因疫情原因,本次学术报告采用腾讯会议视频方式,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大气科学学院

2020.4.14

上一条:特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光华研究员作学术报告—大气·风云讲坛(2020年第3期)

下一条:特邀中科院大气所王爱慧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大气·风云讲坛(2020年第1期)

关闭

© 201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2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