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读

“高影响天气精细化预报”学术研讨会“云”召开

作者: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0/04/21 13:34:11  浏览量:

2020年4月19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周年活动暨2020年科技活动月——“高影响天气精细化预报”研讨会顺利召开,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戴跃伟教授和实验室主任陈海山教授分别致欢迎辞,预祝会议成功,同时向全国气象行业专家学者发出邀请,欢迎大家疫情后到学校实地交流指导。本次会议邀请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副司长金荣花教授、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所长李跃清教授、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主任张小玲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罗亚丽研究员、湖南省气象台副台长叶成志研究员、深圳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陈元昭研究员,从暴雨、强对流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成果等方面与我校师生、兄弟院校师生及全国相关业务骨干进行了交流,会议由智协飞教授主持。“求知无远近,万里共风云”,本次报告采用腾讯视频会议的方式,线上线下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副司长金荣花教授首先从宏观角度对天气、气候预报的国际前沿趋势进行了分析,讲解了无缝隙全覆盖全球预报预测系统的内涵以及我国气象业务部门有待解决的问题。张小玲研究员进一步从我国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弱项与问题入手,介绍了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的现状以及改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气象中心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与评估效果。陈元昭研究员则从局地强对流特征出发,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方法在深圳强对流、短临智能预报中的优势以及不足。

高影响天气的精细化预报准确率的提高不仅需要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同样需要深入认识强天气过程的机制。李跃清研究员着重从西南涡三个涡源的关系、低涡系统与降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山地地形对暴雨的影响等方面分享了长江上游暴雨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挑战。罗亚丽研究员分别从天气影响系统、地形、边界层效应、珠三角强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对华南前汛期华南海岸和内陆强降水的机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叶成志研究员指出江南暖区暴雨与华南暖区暴雨是相互独立的,并从业务部门角度详细地对江南暖区暴雨进行了分型并对其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了讨论,给出了江南暖区暴雨的预报着眼点,并指出暖区暴雨在现有预报模式中存在巨大偏差,提出综合利用全球模式和中尺度模式,通过订正偏差和模式新型融合技术的研发,建立可预报技术验证模型是目前提高江南暖区暴雨预报能力的有效途径。

此次会议包括了顶层设计、机理研究以及一线业务先进技术的应用,会议反响极佳,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和业务部门的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更加明确了高影响天气精细化预报的最新要求及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了解了短时强对流天气的最新预报方法和研究进展,启发了大家的业务与研究工作的新思路。同时,网络"云"形式的学术交流,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科研热情,为学术交流提供了更广阔便利的平台。

2A4E2BFAEC1703973562B02921F_B94A4CC7_1273F.jpg

上一条:大气·风云讲坛(2020年第2期)——田文寿教授特邀报告"线上+线下"同步直播

下一条:“风云可测,模式当先”——第一期大气·风云讲坛“云”报告顺利举行

关闭

© 2019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 NUIST备8004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编:210044